本项目需开展大量的现场地质勘查工作,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三维数码摄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地质测绘等手段对自然边坡危险源的发育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对各类危险源提出相应的防治或监测方案,同时对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建议。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在地质调查和数字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各危险源潜在的失稳模式及成因;2、完成工作区自然边坡危险源精细识别,构建危险源的定性、半定量评价体系,并对灾害运动机制、稳定状态、危害性等进行评价;3、对危险性较大的部分危险源针对性的进行现场调查复核,并开展不同块径、结构的危岩体失稳现场试验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获取不同地形条件下岩块冲击力、运动轨迹、弹跳高度等参数,建立其运动地质模型;4、选取不同规模危险源开展三维数值计算研究,分析落石路径、坡面分布、岩石弹跳高度、运动速度、岩石动能等;5、分析目前较成熟的防治措施的优缺点,根据各危险源危害性评价及分区结果,明确防护范围及目标,并针对性提出适合本工程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危险源的防治方案。同时,对危害性大、安全性等级低的重要危险源进行安全监测设计;6、根据不同部位危险源防治方案布置,结合枢纽工程场内交通分布情况,在重点研究施工过程中材料运输方案、施工工序及时间安排、安全生产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开展施工组织方案设计;7、危岩体三维运动特征模型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三维地质体模型,利用运动方程对落石和自然边坡相互作用进行较为精确的三维模拟,开展优选的落石路径、坡面分布、岩石弹跳高度、岩石速度、岩石动能等研究,供设计选用;8、爆破模拟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边坡爆破开挖过程进行模拟,根据岩石的硬度、完整性、走向及外界条件等,优选爆破施工方案。 |